熟悉唐史的人都知道,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年间是唐朝最为鼎盛之时。
那时候,大朝帝国的战斗力雄冠东亚,寻常百姓手里多少都有些小钱。开元年间的中国,真正称得上是国强民富,哪怕放眼整个中国历史,那也是数一数二的治世。
但是,唐朝由盛转衰的结点却是安史之乱,这场动乱亦是发生在唐玄宗时期,且此乱全凭一女人而起。纵观整个唐朝,在史籍上能留下名姓的女子还是挺多的。前有篡权的武则天,后有乱国的杨贵妃,到了唐玄宗的儿子唐肃宗李亨之时,又有个想要擅废太子的张良娣,个个都是风流一时的女人。
话说,唐玄宗天宝年间,南阳张氏女子被选入东宫,成为了太子李亨的良娣。良娣是个什么称号呢?就是皇太子的妾室,太子一般都有很多妾,其中,品级较高者、地位仅次于太子妃的妾叫良娣。
说起来,张良娣一家也算是一个大族,她祖母窦氏是唐玄宗的姨母,而唐玄宗与唐肃宗又是父子,所以,认真的算下来,张良娣和唐肃宗李亨还有些血缘关系。不过,李亨最初最喜爱的是太子妃韦氏,后来因各种原因,李亨和韦氏分开了,张良娣这才逐渐得到了唐肃宗的宠爱。
刚开始,张良娣总是以一副贤惠的面目出现在唐肃宗的面前。安史之乱时,李亨身边没什么随从,于是,到了晚上李亨在某地停宿时,张良娣就睡在李亨的身边。李亨知道她想保护自己的安危,于是,就对她说:晚上一般不会出什么事,即使出事了也有其他人在,不需要你来帮我抵挡敌人。
可是,张良娣并不依从,她解释说:此时正值非常时期,若是真的有什么紧急情况,我还可以帮你争取一点时间。
后来,李亨到了灵武,正好张良娣产子,本来,一般女人生完孩子以后元气大伤,都要安养一些时日。可是,张良娣却只歇了三天,三天后,她就起来为前线士兵们缝制衣服。像张良娣这样的政治家眼里的标配女人,无论哪位皇帝遇上了,都会觉得是自己修来的福分。
于是,李亨登基后没多久,张良娣就成了张皇后。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她当上皇后以后,就不再是之前那个事事恭谨、温柔贤良的张良娣了。她借着唐肃宗对自己的宠爱,开始与李辅国内外勾结,四处迫害皇室子弟和朝中大臣,连一向功高而又低调的李泌,她都想将其除去。
这些事情唐肃宗也不是不知道,不过,念在张良娣跟随自己多年,对自己也算是有功,所以,对她的所作所为也就没有太多干涉。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皇后不再满足于已有的权力,她开始有了更加长远的政治追求,那就是: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大唐帝国的继承人。
当时,太子并不是她的亲生儿子,并且,很早之前就已经立下了,一直以来也没犯什么大过错。
但是,张皇后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一有机会就在唐肃宗是耳边吹风,说太子是如何如何不称职,应该另选贤能之人。
好在,唐肃宗的头脑还算清醒,他知道废立太子乃是大事情,做得不好便会动摇天下根本。尽管,他非常宠爱张皇后,但是,却并没有因为她的几句话,就轻易改变这种与国运相关的大事。再加上,张皇后的两个儿子一个早夭,一个还小,根本没资格担太子之位,于是,此事便被搁浅了下来。
坏事既然开了头,就只能做到底了。因为,一旦现任太子将来登了大位,难免会有一些身边的人,会将张皇后的废立事宜捅出来,到时候,可没人帮得了她。眼看着唐肃宗病重,随时都有一命呜呼的可能,张皇后又密谋着立当时的越王为太子,并且,事先与一些亲信密通消息。
她计划:先以皇上病重为由将太子召入宫中,然后,在宫门之内藏好人手,一旦太子入宫,就将其一举拿下。此消息不知怎么传到了李辅国耳中,虽然张、李二人此前曾因铲除政敌之需而多有合作,但是,今时不同往日,如今二人早已反目。在张皇后计划要杀掉的一系列朝臣当中,李辅国赫然其中。
于是,为了自己眼前的安危,也为了自己日后的荣华,李辅国当即率人将太子保护起来。并且,一不做二不休,于当晚领兵进入殿中把越王和张皇后以及张皇后的一干亲信全部控制住了,这才将一场惊天大阴谋彻底消灭。不久,唐肃宗驾崩,太子继位,是为唐代宗。
而张皇后则被软禁在宫中,无权无势,抑郁了几日,也就结束了自己虚伪而罪恶的一生。总而言之,张皇后身为一国之后,最终,落得如此悲凉的下场,完全是她咎由自取。试想,如果她在当了皇后的时候,能够明确自己的位置,不随意地插手朝堂事物,也不那么地嚣张跋扈,那么,后人对她的评价,也许就是另有一番用语了。
蔡东藩对其评价到:杨贵妃之后,复有张良娣,唐室女祸,何迭起而未有已也。顾杨妃以骄妒闻,一再忤旨,而仍得专宠,王之不明,人所共知......爱之怜之,因致纵之,阴柔狡黠之妇寺,往往出人所不及防,否则杨妃祸国,覆辙不远,肃宗虽愚,亦不应复为良娣所惑也。
唐肃宗的皇后张氏,一生都在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努力,从一个嫔妃攀升到了皇后的位置,只是她缺少了武则天的城府与雄才大略,也没有武则天的胸襟与手段。到头来,也只能失了小命,以悲剧告终。
参考资料:
【《旧唐书·卷五十二·列传第二·后妃》、《资治通鉴》、《旧唐书·肃宗本纪》】